偉大建黨精神永放光芒
偉大政黨鑄就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實踐。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特點鮮明,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精神之源,創新與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百年以來,偉大建黨精神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和靈魂,激勵引導中國共產黨人創造開天辟地的建黨偉業、改天換地的建國大業、翻天覆地的改革事業、驚天動地的復興勛業,不斷綻放出時代光芒。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豐富內涵 與鮮明特點
“勝負之征,精神先見。”精神是時代和實踐的升華,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和重要價值。高度重視精神譜系建設并強化精神指引,把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有機統一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勝密碼。在黨百年華誕之際提出的32字偉大建黨精神,高度概括了百年來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造和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點。
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旗幟,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結合中國實際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實踐,反對形形色色的對待科學真理的錯誤傾向;堅守理想,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之上,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非凡歷程中不斷領會到馬克思主義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感悟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理想信念的實踐力量,感受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并不斷為之奮斗、甚至為之犧牲。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把初心和使命作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要在價值上明確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是“最難得的”;在理論上認識到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忘記初心和使命就會改變性質、改變顏色,就會失去人民、失去未來;在實踐上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從近代中華民族悲慘境地中確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地接過歷史交接棒,并以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以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開啟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程。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不懈奮斗中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就是不論面對任何形式和難度的困難、挑戰、風險、阻力、矛盾,還是面對各種各樣的敵人,都敢于亮劍、勇于斗爭,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精神要求,不論環境如何艱險、條件怎樣惡劣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為了追求崇高理想、為了黨的事業發展、為了維護人民利益,敢于直面生與死的考驗,敢于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始終保持斗爭的勇氣和頑強的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精神,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豐碑。
對黨忠誠,就是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愛黨、在黨護黨。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擔當,要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忠誠于黨的信仰,忠誠于黨的組織,忠誠于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擔當和道德自覺,要求站穩人民立場,堅守人民情懷,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我將無我”地為人民服務,不負人民期望和重托。
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結構嚴整、立意高遠,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特點。偉大建黨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念、政治追求、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凝結著中國共產黨安身立命之本、成就偉業之基,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度概括了百年大黨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的思想自覺,彰顯了挺立時代潮頭、把握客觀規律、推進事業發展的行動自覺,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明確提出了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擔當民族復興重任以及正確處理公與私、生與死關系的路徑和方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活水源頭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一百年前,革命先驅們創建中國共產黨時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偉大建黨精神不斷繁衍與傳承,逐步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間的關系。
偉大建黨精神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紅色基因。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根和魂,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在革命、建設、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的不同精神,都是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呈現和深化拓展。偉大建黨精神與不同歷史環境、歷史任務相結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譜系,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樣態,但其蘊含的紅色基因和血脈得以不斷“遺傳”,在變化中保持著穩定。
偉大建黨精神包含專注的、深沉的、持久的精神特質,是有情有義與無私無畏的結合,可謂愛憎分明。一方面,偉大建黨精神突出全身心地投入真摯情感,崇尚科學真理,始終對黨忠誠,無限熱愛人民,傾心奉獻事業。這樣的精神特質在后來的偉大實踐中都有充分的體現,都融匯在各具特色的精神譜系之中。如井岡山精神中“堅定執著追理想”,就是崇尚科學真理的典范;長征精神中炊事員一起床不問今天有沒有米煮飯,卻先問向南還是向北走,就是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最佳寫照;“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精神,就是無限熱愛人民的光輝榜樣;以“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勞模精神,就是傾心奉獻事業的生動注解。另一方面,偉大建黨精神注重以無私無畏的精神氣概進行革命與斗爭,與強大敵人斗爭,與錯誤思想斗爭,與艱難險阻斗爭,與惡劣條件斗爭。這種無私無畏的斗爭氣概貫穿于不同歷史時期的偉大實踐與精神譜系之中。在革命時期,偉大抗戰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黨帶領人民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戰略意志,引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建黨初期對黨員和一些黨組織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以及來自“左”“右”兩方面的錯誤傾向進行斗爭,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自我革命的歷史范例。建設時期的鐵人精神發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邁誓言,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石油工人同艱難險阻、惡劣條件斗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偉大建黨精神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崇高品格。文以載道、形神一體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鮮明特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不僅在紅色基因和血脈上與偉大建黨精神“神似”,而且在品格上也得以繼承和傳承。一是體現了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統一起來,如長征精神中“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二是體現了知與行的統一,把認識和實踐統一起來,既突出對時代、形勢、任務的把握和認知,更重視行動、實踐、革命、斗爭的作用與意義。如建設時期的紅旗渠精神,當然包含著修建“人工天河”的強烈期盼與美好愿望,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彰顯了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十年如一日大干苦干實干的精神風貌。三是體現了現實與理想的統一,既立足現實腳踏實地奮斗,又以遠大理想照亮前行之路。如紅船精神中“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顯示出昂揚的奮進姿態。四是體現了自信與憂患的統一,沒有憂患意識的自信是自負,沒有自信的憂患是悲觀,既要充滿自信,又要保持憂患。如西柏坡精神中的“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表達了始終保持政治清醒的態度。
偉大建黨精神確立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基本功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每一種精神都是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發揮著特定的作用,但也受偉大建黨精神在功能上的匡定,又發揮著共同的作用。一是引領方向,把握大勢。在革命方向不明時自覺把握歷史大趨勢,在歷史轉折關頭選擇正確道路,都需要精神譜系的照耀和指引,歸根結底都可以在偉大建黨精神中找到源頭或受到啟迪。二是堅定信心,增強斗志。在黨的事業遭受挫折、陷入低潮時需要全黨增強必勝的信心和頑強斗志,這就需要發揮精神譜系的激勵與鼓舞作用,最終也能在偉大建黨精神中追尋到根基和源泉。如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長征形成的長征精神,強調“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引領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三是提振動力,消除阻力。在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中,既需要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解放社會活力,又需要沖破陳舊觀念與僵化體制機制的嚴重束縛。特區精神中“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既包含著提振動力與消除阻力的精神成分,又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偉大建黨精神是指引和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興。偉大建黨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立黨、興黨、強黨全過程,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各時期,是指引和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進行偉大實踐的精神動力。
偉大建黨精神為黨的自身建設提供精神武器。偉大建黨精神在偉大建黨實踐中一經產生,就開始指引黨的自身建設不斷發展。百年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為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信仰指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歷史任務和根本動力,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為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道德律令和實踐路徑,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黨性原則和價值立場。百年來在偉大建黨精神指引下,我們黨從只有50多名黨員的一個年輕小黨,到今天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人類有史以來規模體量最大,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堅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從以思想建黨為起點發展到加強各方面建設,使黨的建設質量得以不斷提高。
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站在新征程上,我們黨正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為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提供精神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廣泛、深刻、持久的社會革命,百年以來我們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連續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百年里開辟偉大道路、創造偉大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精神指南。
偉大建黨精神既是對歷史的概括與總結,更能指引、啟迪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從世情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時常涌動暗流,新冠疫情影響仍未結束,美國全方位對我不斷打壓、遏制、挑戰,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從國情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從黨情看,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管黨治黨不力狀況仍然存在。形勢越嚴峻復雜、任務越艱巨繁重,目標越接近實現,越需要偉大建黨精神指引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越需要激勵攻堅克難、化險為夷的偉大實踐。
為黨獲得深厚的群眾基礎提供了精神激勵。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偉大建黨精神做了明確回答。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源自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天下為公特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正是由于堅持對內超越自我、對外超越利益集團,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為人民做到“始終”和“全心全意”,也才能贏得人民“始終”和“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擁護。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同樣離不開黨,人民在歷史潮流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已經成為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都“不答應”。面向未來,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求,全體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為黨戰勝艱難險阻、化解風險挑戰提供精神引領。“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百年來,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到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在一窮二白基礎上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沖破僵化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來推進改革開放大業,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黨是通過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化解眾多風險挑戰一路走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道:“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
百年來,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壓倒,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戰勝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偉大建黨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脈之中,為我們黨戰勝艱難險阻、化解風險挑戰提供了精神引領,推動黨的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新征程上,偉大建黨精神必將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在把握寶貴機遇的同時,妥善應對與有效化解來自國際國內的風險挑戰,必將引領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順利實現。
|